图1 城墙博物馆鸟瞰图
城墙博物馆由延续建筑工作室主持设计,以现代语境表达传统建筑,隐喻时间交错与链接。博物馆在地面层和地下层两重标高展开。地面层为门厅及序厅,建筑形式体量与比例均遵循传统形制,以回应其所在回龙窝历史街区的传统建筑与街巷。 地下层为城墙文脉展示,隔墙交错而置,构建空间层次与起伏或狭长或明阔或连续或停留,因时间的切片式场景而呈现节奏分明的状态如图2。
图2 城墙博物馆人视图
城墙博物馆以遗落的文脉为缘,思考空间与时间的关联与秩序,非连续时间在连续空间体验之被链接如图3。城市文脉的延续,是地域性历经时间的再表达,也是时间在场所之的再诠释。
图3 城墙博物馆时空感示意图
思考几个问题
1. 城墙博物馆是如何处理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的;
2. 城墙博物馆 的面布局有何特点;
3. 城墙博物馆在立面造型上运用了哪些手法。
02
ANALYSIS
项目分析
场所文脉
古城徐州,始于大禹治水,2600余年建城史。明代天启,黄河改道,水患频发,淹没古城千载繁华。2010年,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在发现彭城的城市文脉循迹主题之下着手设计建造,并根据现状及历史研究推测出古城墙位置如图4。2014年1月,深埋于地下几百年的明代古城墙因回笼窝南侧地块建设被发现。随后,徐州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者开始城墙挖掘清理工作。2014年23月,古城墙主体逐步清理完成。2014年4月,城墙博物馆的设计建造工作正式开始。
图4 古城徐州南门地区手绘图
经过反复斟酌思考和调整,最终确定城墙博物馆选址和初步构想紧邻城墙原址南侧建造,并使城墙自身成为建筑的构成和展品。博物馆立身于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西南,于古城徐州南门奎光门延的城墙遗址之上设计建造。城墙为明代遗存,历经600年深埋地下的岁月,自然成为古城徐州的历史讲述者与文脉守护者。设计试图通过现代时态的空间建构与材料语汇展示古城墙的历史文脉,在新与旧的关系探索觅寻文脉在建筑空间的表达。城墙博物馆所在的回笼窝历史街区是古城徐州传统民居的一种修复性重建如图5,基于比例构图与文脉延续的思考,博物馆应是简洁的,不喧宾夺主;同时也是现代的,不妄自菲薄。
图5 城墙博物馆与传统民居的关系
由于建筑位于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建筑体量与围的传统民居保持一致。设计师在建筑入口处用片墙围合出前广场,作为建筑和历史街区之间的过渡。游客通过台阶由一层下至负一层,而后进入建筑场地如图6。
图6 城墙博物馆与场地的关系
面布局
建筑空间在地面层和地下层两重标高展开地面层为门厅及序厅,主要展示空间在地下层,与城墙遗址持同一标高,以念城下城的历史遗脉。
地面层建筑进深3间,南北布局,正一间为双坡屋面,形式与体量遵循传统民居建制,以叙古城朴素的建筑记忆。建筑北向面对回笼窝历史街区,引桥为缘,驾于地下层庭之上,作为建筑主入口,以喻时间连接。建筑南北空间渗透交融,以门外传统民居为景,暗示历史与现代的时间交错如图7。行至建筑部,转而拾级而下,沿墙面时间印刻缓步回溯,至地下层展厅,历史书卷层层展开,营造出历史回望的沉浸体验。
图7 城墙博物馆一层面图
地下展厅是西方向的长矩形空间,隔墙交错布置,构建流动空间的同时引导着参观流线如图8。遵循空间序列顺行,先是经过狭长幽暗的历史陈列空间,而后则豁然开朗至马面展示空间,再经空间转折则见古城墙,城墙同时作为展品及空间构件重新定义了展厅朴素沧桑而真实的气质。
图8 城墙博物馆负一层面图
空间造型
▼架空廊道
建筑展览流线以室外庭园收尾。庭园北侧以古城墙为屏,南两侧则以清水混凝土为壁,西侧渗透至室内空间。庭上空南北西向各架一桥,南北桥为地面层通道,侧桥向西为凭栏观景。庭园地面以多重折线跌落石阶弥合黄河古道,与侧桥下飞瀑水流相连,沿古城墙外侧而行,隐喻护城河水流如图9。
图9 架空廊道人视图
▼ 切片式场景
展示空间运用流动面的操作手法,展厅或狭长或明阔,或连续或停留,因历史记忆的切片式场景而呈现节奏分明的状态如图10。
图10 展厅空间剖面示意
▼玻璃瓦屋面
建筑主体以清水混凝土及U型玻璃构筑,双坡屋面则覆以金属瓦,并创造性地尝试将U型玻璃用于屋面,重构建筑光环境的同时,隐喻传统民居的成像清水混凝土对应传统民居的清水砖,屋面U型玻璃则试图拟合传统瓦屋面的排列形式如图11。
图11 U型玻璃瓦屋面示意
▼采光形式
为了营造良好的展览氛围,设计尽量使用柔和的采光形式如图12。建筑立面上采用U型玻璃,呼应传统民居的木板拼接,同时将光线变得柔和。在展厅的局部采用天窗采光。凸出型天窗对光线有聚集的作用,让展厅光线柔和的同时吸引游客的视线如图13。单独的天窗可以提示游客此处为该展厅的核心空间。
图12 建筑剖面采光示意
图13 清水混凝土与天窗
材料构造
以现代材料表达传统建筑以实现历史与现代的语,是设计的初衷。建筑主体材料为清水混凝土和U型玻璃,并尝试将U型玻璃用于屋面,营造光环境的同时,对传统民居形成呼应清水混凝土对应传统民居的清水砖,立面U型玻璃拼接对应传统民居的木板拼接,屋面U型玻璃则试图拟合传统瓦屋面的排列形式。建筑主立面以传统民居的比例精酌细推,彰显清水混凝土的朴素坚实与U型玻璃的温润明亮如图14。室内展厅墙面则完全采用清水混凝土,U型玻璃因其多重漫反射和温润如玉的特性重构建筑空间的光环境。庭园之,引桥之上,清水混凝土又与古城墙与传统民居清水砖墙成为对比。
图14 建筑主立面示意图
古城墙的实际厚度不止于现在所挖掘的部分,只是内墙已破碎严重,仅城墙外缘的断层被发现和保护。为防止古城墙内侧渗水,建造在古城墙内侧增设了防水层。为避免新建筑楼板对古城墙的破坏,设计考虑楼板大尺度悬挑于古城墙外侧。地面排水汇水也优先考虑古城墙的保护,防止因潮湿导致侵蚀如图15。
图15 建筑构造详图
03
TRANSLATION
案例转译
当建筑尺度太长体量太大时,可以进行分段处理,这种方式基本不影响面布置,尤其适合用于展览建筑。不但可以横着分,也可以竖着分,将厚重的体量变轻盈,使得体量划整为零。除了分段处理,还可以通过雨棚挑檐构架柱等构件让建筑形成格式塔心理学的连续性闭合性原则,同时形成韵律。但是这招慎用,部分功能主义的老师会对这种无实际功能的构造物会敏感!
立面设计竖向分隔起源于哥特式,垂直的线条引领建筑体,营造向上的动势,运用得当非常有利于烘托出建筑的气势。横向分隔 与竖向分隔恰好相反,强调水舒展横向动势的建筑形象。我们在设计时可以用材质进行分隔,比如将实体横向压在虚体之上塑造建筑的体量感;也可以用不同的开窗形式进行分隔,比如楼梯间作为一整个竖向虚体玻璃盒子,展厅作为实体少量开窗。
不过立面手法并不是堆砌越多越好,同一个建筑,手法保持在24种是较为理想的情况,否则再多则乱,会出现主次不分的情况。
04
EXPAND
手法拓展
改扩建项目是只在现有建筑基础上,对原的建筑设施建筑材料和构造工艺进行扩充或者改造。通常扩建的处理手法是,新旧体块进行穿插,形成虚实的结合。材料上要有所区分,原有建筑材质比较厚重的话砖石混凝土,扩建部分材质设计相对轻盈,可以采用玻璃幕以形成对比,如果原有建筑比较轻盈,扩建部分可以采用类似钢结构这种有力量之感的材质,总之是要与原有建筑形成对比。如果新老建筑之间有距离,新老建筑可以采用连廊连接。
如果是要保留原有结构的话,原有柱网不动,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的开间纵深的特点进行设计,以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需求,在剖面上做文章,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如果说任书有提到结构部分可以拆除,那我们可以做适当拆除,如果未提及,千万不要进行私自拆除。
课后思考
1. 分析徐州城墙博物馆的空间流线,试着画出建筑的流线图;
2. 徐州城墙博物馆与历史街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试着分析博物馆的场地设计;
3. 徐州城墙博物馆的采光有何特点,试着画出分析图。
参考资料
1. gooood,徐州城墙博物馆 延续建筑工作室;
2. 建筑学报,城市文脉的时间循迹徐州城墙博物馆冯正功。
END